Skip to content
5 min read 電子報

如何找到觀眾想看的主題?

如何找到觀眾想看的主題?

昨晚參加了創作營靈感日日村的第一天開村,果不其然收到了這個問題:「要寫我愛的主題,還是觀眾想看的主題?」

今日角色是上台回答Q&A的特別嘉賓

我的答案是,許多人說要「盡情做自己」,我不同意。

如果你有一絲期待,希望你的創作能為他人帶來改變,那麼「他人想看什麼」就是你得思考的問題。

接下來,問題來了,該如何找到觀眾想看的主題?

最直白的答案:問+聽

講完了。(欸~)

聽別人都在問什麼

正巧我的工作,是人對人的工作。開頭的第一句話通常是:「你怎麼了?」

從各種痠痛、駝背、骨盆寬、脊椎側彎、體態不好看的煩惱裡,我的腦中有個計分版(用正字記號標記那種),答案總是很明顯,就是有幾個項目會特別突出,成為高得分主題。

例如我的其中一則Ig Reels,意外讓我增加了5000追蹤,那一則的主題是「圓肩」。因為最多學生問我圓肩的問題,所以我就做了。

當然,演算法讓人又愛又恨,內容實際夠不夠好也影響結果。但原則真的很簡單,你得問問別人需要什麼。

創作者容易掉進一個陷阱-知識詛咒,因為你很專業,因此你忘了平凡人的煩惱。絕大多數的問題,都是超Easy的問題。

這是為什麼專業帳號的內容常常都是同行追蹤,因為只有同行看得懂。

如果你的目標受眾是同行,真是恭喜恭喜。不過,記得創作是一種溝通,溝通的本質是要讓其他人看懂,太過專業的用詞,很容易落入曲高和寡的地方。

打造創作者飛輪

下一步更重點,當你發布了高得分主題的內容,觀察大家接著問了什麼。這是打造創作者飛輪的關鍵。

創作者飛輪,Creator Flywheel,是Kit電子報大神Nathan Barry講過一萬遍的經典,是一個讓創作持續滾動,靈感源源不絕的方式。

創作的流程如果是直線的,從發想>創作>發布。下一次,你又得重新一樣的流程,想下一個主題>創作>發布。如此重複下來,很快就靈感枯竭了。

創作者飛輪,是打造一個系統,讓每一次的創作都能為下一次的創作帶來動能。

舉例:

當發現高得分主題-「如何改善圓肩」後,問「做圓肩運動你遇到的問題」。

你可能會收到:肩頸很緊繃,不知道怎麼放鬆。Boom!下一個創作主題出爐:改善肩頸緊繃的運動。

相信你喜歡的事物,其他人也會喜歡

昨天這個問題討論的最後,我說「你要相信,你喜歡的事物其他人也會喜歡」。

我懂如果創作是為了他人,令人沮喪,也很難持續。再說,我這麼任性的創作者,總是想寫什麼寫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如果說我完全為觀眾出發,實在沒什麼說服力。

創作三年來,我發現最能引起共鳴的,是我自己「有感覺的內容」。

我發現「要寫我愛的主題,還是觀眾想看的主題?」這問題,本身就把創作分成了黑和白。事實上,你可以用你喜歡的角度去講觀眾想看的主題。

在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有神奇的魔法,「有感覺的內容」是AI時代裡發亮的螢光。人類才有感覺,也是我最喜歡創作的地方。

線上講座-健康人的自媒體經營與多元收入

10/14我有一場線上講座,主題是:「健康人的自媒體經營與多元收入」

這是我的電子書《教出你的路》的延伸讀書會。書中的三大主題-學習、教學、經營,我都各做了直播講座,增加了實際案例的簡報、影片、和讀者討論。

10/14第三場,聚焦在個人創業如何行銷自己,創造多元收入模式。只要是讀者都能夠參加(或觀看回放影片)。

如果你也是運動老師、好奇如何開始做自媒體經營,想增加一對一教學外的收入,誠摯邀請你來參與10/14 晚上20:00-21:30,90分鐘的線上講座,我們到時見!

👉購書詳情《教出你的路:從學習、教學到經營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