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很長,我標了文章大綱,可以直接滑到你想看的章節。 正文開始 原來大家都在等下集!這不就來了嗎 我發現我收到的苦惱訊息,大家還是很糾結該怎麼選,需要更中立加白話文的建議。 偏偏網路上關於皮拉提斯培訓課的文章,除了體系介紹外,查不到更多相關的資訊。 公開表達立場並不容易,畢竟總有跟你意見相左的人(酸民很兇),我猜這是為何分享文很少的原因。 這篇文章我會分成下面五大部分,馬上開始! 1. 我的知識背景 2. 培訓歷程 3. 兩培訓體系比較:STOTT和MCA 4. 我為什麼沒有考試 5. 我如何看待皮拉提斯培訓課的未來 🎓我的知識背景 先簡介這一段,是想讓你們了解我在寫這篇分享文時,是基於什麼樣的起點。 我在長庚大學唸了四年的物理治療,進國泰醫院做了7年臨床物理治療師。這之間包含台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的實習+2年的陽明交大物理治療研究所+2年的PGY臨床醫學訓練。 所以在正式轉職往皮拉提斯時,我是區域教學醫院的臨床教師,…
hi 我是治療師瑪奇
離職出走的物理治療師、皮拉提斯老師、YouTuber。我分享身體知識、工作學習和創業心事。訂閱電子報,每週獲得新靈感與力量:

Featured issues
-
· 14 min read
培訓體系該如何選,考證又是否必要?(下集)
-
· 4 min read
離開醫院出走後,我只剩下一條路:教皮拉提斯
-
· 5 min read
如何安排一小時的皮拉提斯課
-
· 11 min read
改善 圓肩 駝背:自我檢測方法,關鍵肌肉群的訓練策略
厭世的星期一下午,我在外科病房為一位開刀的阿公復健。 白袍內的藍色工作服被汗水浸濕,口罩遮蓋了我面無表情的臉,這樣正好。 一如往常的一天。 「你很有愛心。」 低著頭的我停下動作,抬頭看向阿公,「嗯?」 「你很有愛心。」 他又說了一次。 走出阿公的病房,我聽見心裡的聲音說:「嗯。可以離職了。」 … 莫名其妙!這算哪門子的離職啟示。 或許人生就是如此毫無道理吧。 我是家裡的老大,一路都被稱讚,很懂事,會讀書,多才多藝,漂亮聰明勝利組。 雖然讀的不是頂尖學府,進入醫療體系後,身邊的人又總說我「有愛心,有耐心,幫助社會的善良女生」 我是大家口中的好人,好乖的人。 誤打誤撞的叛逆 我從未想過自己會離開醫院,我當時的年薪是90萬,固定上下班,每週工作45小時。 有勞健保,15天的有薪特休,…

訓練身體的動作這麼多,光是皮拉提斯的變化,加上不同派別,瑜伽,墊上徒手,伸展等等,隨便都超過一百個動作。 分享我如何安排「一個小時的皮拉提斯課」,有自主運動習慣的人,也可以當成「一個小時的皮拉提斯練習」參考。 1. 叫醒沈睡的深層核心 首先,我一定會做「核心暖身」。我的暖身不是指運動前拉筋或練球前的暖身操,而是深層核心誘發,目的是校正回歸,建立大腦和身體的連結。告訴還在思考工作的大腦,剛看完感人電影的大腦,現在這個時間,請專注在自己的身體動作。 所以這裡的動作,通常強度低,但是強調「覺察」和「控制」。比如:控制骨盆轉動,控制肩胛骨穩定下畫圈,感受脊椎旋轉,感受呼吸起伏,感受臀肌發力。 以動作來說,我會選流程單純的,…

我在Ig上票選了大家最想看的身體知識, 圓肩 駝背 +烏龜頸獲得了最高的票數。(我原本以為第一名會是骨盆前傾) 每一個來上皮拉提斯課的人,百分之九十都會跟我說:想改善駝背圓肩! 票選最困擾的體態問題是:「 圓肩 + 厚肩頸 」 明明網路上有成千上萬部影片,有書,有文章在教怎麼改善駝背圓肩 為什麼大家仍然在問同一個問題? 當然,沒有乖乖做運動是一回事,另一個問題是大部分的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在練什麼,不確定自己有沒有練對,漸漸的越做越沒fu,沒動力,無法持續,最後放棄算了! 今天這篇的主題我想鎖定「圓肩+厚肩頸」 我會告訴你: 1.「圓肩」和「駝背」的差異 2. 檢測自己的身體 3. 重點概念:形成圓肩的原因,了解我們要解決的目標 4. 怎麼做?…
Latest issues

平衡生活與工作,真的有可能嗎?
上週又在當翻譯助教,也就是我的極度崩潰期。 這讓我想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我在Ig調查了一下,來看看大家的結果: 🤯人們認為:平衡工作與生活=生活品質不能被犧牲 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Work-life balance 是我們一直關注的話題。 每當被工作追殺,忙得焦頭爛額,壓力大飲食不正常,下班後除了當一灘爛泥,沒力氣做任何事。 內心總有個聲音說:「我真的不能這樣了,我都沒有生活!」 多數人想像中的生活與工作的平衡狀態,大概是這樣的畫面: 「每天工作時數6-8小時,中間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下班後去運動或上喜歡的課,週末能有自己的時間,不需要再擔心工作的事。(內心OS:每週休三天就更完美了!

我的五年人生藍圖
我人在越南機場,距離我的登機時間還有兩個小時。我一早就來了,沒想到旅客這麼少,幾乎沒有排到隊。 這是我第一次帶筆電出國,帶著筆電代表我預期會在這做點工作,體驗一下「數位遊牧」的感覺。 我很想講點特別的感受,但現在唯一飄進我腦海的,是好想回台灣吃牛肉麵配燙青菜,再加一盤海帶(要加蔥跟醬油膏)。 一年多前,我開了一場實體讀書會,當時我引導大家寫了「奧德賽計劃」。奧德賽計劃是指五年人生藍圖,做法是下面的圖,橫軸是0-5年的時間軸,在這五年間,寫下你在工作、生活、關係、家庭、健康、自我實現等各面向的目標或夢想清單。 💡完整的奧德賽計劃做法是設計三種人生:

讓我從床上彈起來的一句話
嗨~連假快樂,我很少連假出遊,不知道為何我特別喜歡大家都去人擠人時,我哪都沒去的清幽感。 前天早上我醒來,躺在床上賴床滑手機,我開了一部YouTube影片,分享書《The ONE Thing》,中文書名是《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專注在一件事」 這概念不是第一次聽說了,但她拋出了一個魔法問題: 「有哪一件事,是我現在可以做的,做了它,其他的事就會變得更簡單,甚至不必再做?」 叮一聲,我頭頂的小燈泡被點亮,我腦中浮現上週末參加工作坊做的季度回顧,重新Reset工作和生活的目標。當時主持人Ali Abdaal,用了類似的魔法問題,

教皮拉提斯能賺多少錢?
器械皮拉提斯近兩年在台灣越炒越熱,皮拉提斯老師職涯的問題也是我電子報許願池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一題。 「我想轉職皮拉提斯老師,想知道這個職業實際工作怎麼樣?收入怎麼樣?」 直接說我的觀點,我認為教皮拉提斯是份辛苦的工作,但有實力的人能夠領到高於一般上班族的單位時薪。 話有玄機,我並沒有說一定會領到更高的「薪水」。 我不太喜歡網路上用誇張字眼講:「皮拉提斯老師月入十萬不是夢」的說法。尤其是當你知道,某些教室的老師是因為每月教180堂課才領到高薪。 每月180堂課,等於每天教課7-8小時,不包含上廁所,偷滑手機,開會發呆。全神貫注的輸出教學,體力跟腦袋挑戰不說,喉嚨很難撐得住。(過勞的老師會呈現一種惡性循環,上課品質不佳,自己很厭世,學生當然感受得到,甚至可能懷疑下一次還要續約嗎?) 好啦!

人維持動力的精神糧食:「進步感」
當你收到這封信的時候,表示我在連續工作兩週後,終於休假啦! 這兩週,我當了五天的翻譯助教,完成兩支YouTube影片,高強度工作下我竟然活得好好的,真神奇。 今天想聊「進步感」。 我在讀《隱性潛能》時看到這個詞,最近認真思考發現,會不會大家煩惱的人生問題,都跟「進步感」有關呢? 人維持動力的一大精神糧食,來自「進步感」。 當我們感覺到「自己在進步」,會莫名的充滿勇氣,心情變好,原本困難的事情瞬間順暢了,形成了正向循環,讓我們在無意識的狀況下願意繼續行動。 我回想我自己過往的經歷,在醫院工作的七年,

活到33歲,我做錯的一件事
我每隔一陣子都會想拍一種影片,在YouTube常出現,像是「30件我30歲學到的事」,「我希望20幾歲就知道的事」 但我到現在還沒拍,一來是發現隨著年齡增長,要湊到這麼多條建議實在不容易。二來是覺得,我又不是名人哪有人會想聽我的建議? 一早我翻了讀者粉絲的許願池Q&A,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是「轉職」和「人生迷惘」,還真的有人想聽。 例如: * 要到什麼程度才能夠離職? * 想離開醫院,但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 想轉職成皮拉提斯老師,應該怎麼開始?會不會後悔? * 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該鎖定哪個專長領域? 看著這些問題我開始回想我的經歷,有沒有聰明又有效的建議呢? 結果腦袋蹦出的竟然是我做過的「

ISST脊椎側彎課心得+學生真實故事
我放下咖啡,縮進教室正中間的椅子,同學們正輪流用英文自我介紹,我環顧四周,開始感覺有點不安。 治療所所長?國際講師?中心主任?我發現自己混在一群高級治療師之間,Oh..My..God... 內心的猶疑再現:「我教皮拉提斯,上物理治療師專項的課,是不是搞錯了?」 第二天,老師連續播放了不同個案的照片,請全班辨別側彎的分類,Tx …、L le H…、KX+ …… 在同學們此起彼落的回答聲間,我分心了。 我盯著簡報上一張張照片,腦中浮現的聲音:「這是Susan….這是Wendy…
如果事情很簡單會怎麼樣?
我忘了從哪一本書看過,當你被某件事困住,覺得困難重重無法突破,試著想:「如果事情根本不難,而是很簡單會怎麼樣?」 我現在正處於Burnout的臨界點,明明過完年時才感覺重新Reset充電,沒想到任務出現的速度極快,快到應付不來。 今天一早寫了Ig的分享文,聯繫學生,上英文課,等IKEA工人送傢俱來,然後剪片剪了8小時(很難不Burnout吧) 我想著明天開始要上連續五天超硬的脊椎側彎課,廠商信還沒回完,隔天的官方Line貼文也沒做。而且,還沒寫電子報! 我累到一點寫作的Idea都沒有,一度想放棄,心想沒人會注意到吧,但又不想破功。於是我試著問自己「如果事情其實很簡單會怎麼樣?」 如果寫電子報很簡單的話,我會允許自己不用為了想要提供價值,硬要寫有道理的知識。

紀錄專注時間/實用工具/世界變動的太快,不如跟著變吧?
一月份忙著搬家,調整行事曆,校正工作目標。接著過年,長長的9天年假,一眨眼過完了,不可思議。 最近開始用Toggl紀錄工作時的專注時間(Toggl是免費的線上工具,Google搜尋就有了)。 我自認不是細節控,在沒有開始用Toggl紀錄之前,我覺得紀錄這種東西太龜毛了吧!但實際試過了後卻有意外的發現。 Toggl很簡單,開始專注工作時按「Play▶️開始計時」,工作完成時按「STOP⏹️」。它會自動計算時間,依照你的專案分類。你也可以連結你的行事曆,它會把行程匯入。 直接用我的舉例: 1. 左上淺紫色的計時,寫著14:44,是我從開始寫這封信十點下的計時器。

過年時想想這10個問題|年末回顧+設定新年目標
準備要過年了呢!我猜你也是忙到最後一刻吧? 2025年的第一週,我參加了一場線上直播,主題是「回顧2024+設定新年目標」。 主持人是我最愛的YouTuber Ali Abdaal,他寫了一個公式: 成功=遠見+行動 👀Vision=遠見=你嚮往的未來 🏃♀️➡️Action=行動=你如何到達那裡 綜合起來,成功的方程式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去哪+持續地採取行動。 如果畫四格象限 🛌低遠見低行動:漂泊的人,躺平族(Drifters) ☁️高遠見低行動:

2025的新目標:我開始寫書了!
12月底我獨自到東京旅行,飛機上我讀完了《隱性潛能》,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的新書。(下圖) 我一時竟想不到如何形容這本書,裡頭講的真實故事,都是突破我既有思維的觀點,非常刺激思考。簡單說,我們低估了某些重要的事,因此讓隱藏的潛能沒有機會展露。 那天回台灣,剛下飛機就收到出版社的信,邀請我在頻道上分享這本書,實在有夠巧!最近改用YouTube和同步Podcast分享書,觀眾反應不錯,我自己也挺享受的。希望一月底能上傳完整的讀書心得,到時再寄連結給你。 2025的新目標:我開始寫書了 就..對,我開始寫書了,終於。 第一次有這個念頭,是一年前的12月,

選擇培訓課時,你該關注的真正重點(上集)
Sorry,這封信,我不會比較各培訓證照的優缺點。 因為我相信,不同體系的比較文,無法幫助你的選擇障礙。 保留一點的說,因為我沒有上過所有體系的課,我不願意用「聽說」來評價孰優孰劣。 《黑白大廚》的米其林大廚安成宰,再大牌也會先試吃才評審,對吧? 今天的文章我會分享我對「皮拉提斯證照」的看法,和我自己的偏好與選擇。 應該要選擇哪一個證照? 這是很人之常情的問題,畢竟每場培訓課都是好幾萬塊,總是希望買到CP值最高的。 我先問一題,給你10秒思考:「決定手術前,你會選醫院還是選醫生?」 10秒到了。 先不論你想出答案了沒,我之所以問這題的原因是,
Recommendations
治療師瑪奇
皮拉提斯|工作學習|教課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