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5 min read 工作

我這一年從翻譯學到的事

我這一年從翻譯學到的事

我在花蓮海邊的咖啡廳,店狗邊牧趴在我左邊,平日的人潮不多,我預先買好了車票,結束21天的翻譯之旅後搭了夜車過來。

翻譯是我從沒想過會做的工作,一切的開始完全是場誤會,但反正機會來了,我就接了。回頭算算,從去年七月開始,一年內我翻譯了300多小時的皮拉提斯培訓,加上這個月的3週,就超過400小時了,不可思議。

想跟你分享,我這一年從翻譯學到的事。

專業知識

毫無疑問的,當你重複到第六場培訓之後,你很難不記得皮拉提斯原則和人體解剖學。

身為即時口譯,可想而知,咖啡因攝取過量的連續燒腦日,全場最無法恍神的人就是我本人(人生哪)。

我看見不同國家、不同體系背景的老師對皮拉提斯的詮釋,看待動作的視角,教學引導的順序,安排課表的邏輯。

皮拉提斯是發展多年的運動,大多的培訓體系都是相當成熟的系統。每一次培訓複習的感受,並不像拿到了創新的3C產品,反而更像是IOS更新從17.2>17.6這般,刺激舊有思考的盲點,找到能夠優化的教學細節,或意外發現從未想過的新靈感。

儘管同樣教皮拉提斯,我既存的大腦知識網絡透過每一次培訓重新塑形,所有努力都有收穫,真是賺到了。

翻譯能力

在專業知識的翻譯,我是很有信心的,因為我對身體知識有深度的理解,加上醫學院本來就是全部唸原文,解剖肌動專有名詞我很熟,還有多年追蹤國外創作者聽讀英文的日常習慣,理解外師說的話對我來說並不難。

BUT! 要轉換成中文,轉化成「讓人能聽懂的語句」就難了。

我並沒有受過專業的口譯訓練,而這卻成了我進步神速的關鍵。

在翻譯工作前,光是把解剖名詞轉成中文就費了一番功夫。對原本的我來說 dorsiflexion就是dorsiflexion,Acromion 就是Acromion,piriformis就是piriformis麻。

當了翻譯,我被迫記下專有名詞的中英文。
也學會,儘管在不同解剖書裡的中文翻譯不同,在同一場培訓中,身為翻譯的我有義務用統一的名詞說明,這能讓所有人更快速的理解。

為什麼說沒受過口譯訓練,反而幫助我進步神速?

我認為來自知識學習的本質:「當你能夠教別人,才是真正學會」
而正因為我沒受過語言的專業訓練,我除了盡可能地做到即時口譯(interpretation),我得想辦法「換句話說」,也就是改述(paraphrase)。

在即時反應的時間壓力下,當我試圖轉化語言來敘述原理或動作細節,重複「聽>理解>轉譯>輸出」的流程超過400小時,加速了我對這門學問的深度理解,也給了我更多信心自己能傳遞正確的知識,同時認同「我是專業的教學者」。

英文

分享幾年前我的IELTS分數,聽:8/讀:7/說:5.5/寫:6,多益金色證書915分(多益只考聽讀)。

是的,口說絕對是我的軟肋。我從小就喜歡英文課,考試考最好的都是英文,但看到老外跑最遠的也是我。

幸好培訓翻譯工作9成時間都是英翻中,這讓我足以做好我的工作。

但是我很快發現,如果我想要和外師溝通,我得開口說英文。

想好好認識老師的動機,給了我強大的動力,終於報名拖延了五千年的英文口說課,真正開始上課練英文。

結果當然是進步了!儘管文法時態會出錯,也常得兜一大圈才能表達想說的話,但我現在變得「敢」說英文了!

我終於敢加入國外的專業社團,認識其他國家的創作者,和大家一起線上工作,用英文錄影片…

而當這個月的好幾位同學告訴我:

「Maggie你翻譯的超級好」

「你的翻譯好即時,比Google還快」

「看到翻譯是你我就安心了」

「現場教學你幾乎跟老師同步了」

連老師都看著我說 ”Maggie, you’ve improved!“

真是…太好了!

(下集待續)

下一集,我會分享認識新的人,新的工作模式,和國外講師的人生選擇帶給我的內心變化和啟發,下週見~

瑪奇